歐盟再出新招,將執行REACH法規,對電工產品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和限制。我國電工行業出口歐盟產品再遇綠色壁壘,繼WEEE、RoHS與EUP三大環保指令實施后,又迎來一波影響更大、涉及產品更廣的"綠考"。據悉,12月12日,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B2會議室氣氛凝重,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美國電氣制造商協會、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舉辦針對歐盟環保新政策的國際研討會,聚集了百余名中外行業協會、企業代表。
這項醞釀已久的新政為《歐盟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業內簡稱為REACH。據歐盟官方網站最新報道,將于2008年正式實施。
這一新政,牽動了眾多業內人士的神經。意味著歐盟市場今后幾乎所有的化學物質及使用了化學物質產品的制造商和進口商,必須通過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等綜合程序。
據了解,與WEEE、RoHS及E鄄UP指令相比,REACH法規影響范圍更廣。研討會上,國家日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KlausW.Mehl博士介紹,REACH是一個涉及化學品生產、貿易、使用安全的綜合性法規。根據規定,歐盟自產或出口到歐盟市場上約3萬種化工產品,以及涉及所有使用化工產品的下游產品,被分別納入注冊(約占80%)、評估(約占15%)、許可(約占5%)三個管理監控系統,以規范歐盟市場上化學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
按照歐盟擬定的時間表,產量在1000噸以上化學物質的企業,必須在其實施后3年內完成注冊,最遲在11年內完成注冊,未能按期納入管理監控系統的產品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分析認為,REACH將化學品安全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從政府轉移到了企業。該法規要求當生產或進口的化學品每年超過1噸時,生產者必須予以注冊。對于比較危險的物質,生產者必須提交比較安全替代物的替代計劃,當沒有替代物存在時,生產者必須提交研發計劃。據介紹,REACH將取代歐盟現行的《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指令》等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其影響將會波及到歐盟以外的化工企業及相關行業,將使我國上萬種產品出口歐盟受到影響,電工產品位列其中。
由于該法規的注冊時間緊、需提供數據量大、技術性強,要求的檢測試驗水平高、費用高、限制多。因此,我國相關企業應對的難度頗大。可以說,它實際上是一種新的"綠色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