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和電纜的區別
一、當前智能電網的國際趨勢
近年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大力提倡和積極發展智能電網,將其提升到國家能源、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來全力推行,并試圖通過投資建設智能電網達到近期刺激經濟發展的效果。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經濟刺激計劃就包括了加快智能電網的發展。信息來自:www.tede.cn
智能電網的核心價值是提高能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提升發、輸、配、用電各環節的運行管理水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最終能下降電價,廣大用戶受益。智能電網的推廣可減少25%以上的由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這相當于1.3億輛汽車啟動瞬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智能電網還可以提升供電及服務質量,并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總之,智能電網將現有電網所強調的安全、可靠、穩定,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進一步體現了電網對環境、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積極貢獻。
美國能源部部長和商務部部長訪華時指出,智能電網是世界電網發展的新趨勢,可以引導各方更加高效地用電,實現節能減排,并希望中美雙方能夠在解決相關問題方面攜手合作。當前美國積極推進智能電網的發展和試點工作,這是*政府組建以來著力推進的一件大事。美國已發布了智能電網建設的第一批標準。
中國各地區差異太大,不但環境不同,生活習俗不同,用電和缺電不平衡,完全實現智能電網目標,還存在漫長的路程,所以中國的智能電網發展必須走循序前進的道路,有地區試點逐步走向全國,先解決用電和缺電的平衡,再解決更加高深的全面智能化技術。
二、國內開始啟動
我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國家電網公司迅速將“智能電網”上升到戰略層面,今年上半年適時提出了全面建設以超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計劃。并針對此計劃國家電網做出了三步走的規劃,2009年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年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年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2009年8月,第一階段工作已全面啟動,將重點開展電網智能化規劃工作,制定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研究關鍵技術和研發智能化設備,開展各環節的試點工作,目前第一階段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2010年今年將開展第二批試點:如加快建設上海世界博覽會園區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在張北建設的我國第一個風光儲能綜合示范項目;選定天津一個區進行智能小區試點等。中國的智能電網建標準尚未出臺,根據國家電網的規劃,從2009到2010年要首先完成標準的制定和重點地區的試點。到2010年底,跨區直流工程投產規模達到1290萬千瓦。到2015年,以超高壓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初步形成,超高壓及跨區電網輸送能力超過2.4億千瓦。
到2020年,基本進程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以華北、華中和華東(簡稱三華)為超高壓同步電網為受端,東北超高壓電網、西北750千伏電網為送端,連接各大煤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堅強電網結構,超高壓及跨區電網輸送能力超過4億千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加大城市配電網、農村配電網建設和改造力度,特別是加大中低壓配電網投資比例,解決供電和卡脖子等突出問題。此外,由于國家智能電網目前的標準并未確定,這也是影響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因素。據國家電網內部人士透露,國家電網將積極參與制定智能電網相關國際標準與規范,推動企業標準成為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