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上述主題,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受國家能源局委托上月在北京召開了“發電設備未來發展戰略”專家座談會。來自哈爾濱、東方、上海三大電氣集團、華能國際電力集團、清華大學及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等單位的十多位專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火電技術升級是關鍵
“今后40年,我國電力工業將持續快速發展,發電裝機容量將增加到2010年的三倍?!比珖娏夹g市場協會秘書長江哲生如此判斷我國未來的電力市場。他認為,“受能源資源、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電源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其中,非化石能源的發電量將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50%以上,發電設備的類別也將向多樣化發展,但燃煤發電仍占有最大的比重。”
由于這種原因決定了相當長時間內煤仍然是我國主力能源的資源稟賦,煤的低碳化利用,以及提高潔凈燃煤發電技術的效率并降低其排放,也依舊是發電設備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
“加快火電技術升級,促進火電健康發展,實現節能減排總體目標,是今后火電技術發展的關鍵。”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蔣敏華認為,“為此,需要大力發展60萬千瓦及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低NOx燃燒技術,300~600兆瓦熱電聯產機組,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超臨界(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空冷發電技術等,推進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產和熱電煤氣多聯供。”
“潔凈燃煤發電技術及產品的發展是發電設備制造業的根本出路,”上海電氣集團有關人士在提交的材料中如是表述。這位人士表示,在潔凈燃煤發電技術中,提高蒸汽參數是提高效率幅度最大、最為基本的發展方向,而以奧氏體和鎳基合金材料為基礎的高超超臨界能大幅度提高經濟性,降低CO2排放,成為世界發電裝備業關注的重點,“它的發展成功與否將影響到整個行業未來幾十年的走勢”。
“預計2015~2020年將迎來潔凈燃煤發電技術發展最為關鍵的第二階段,即高超超臨界(或稱先進超超臨界)發電設備的產業化,起步參數壓力≥35MPa,溫度≥700℃?!鄙鲜鋈耸勘硎?。
推動IGCC商業化
提及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IGCC),中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前院長湯蘊琳表示,這是世界發電設備技術未來發展趨勢之一,他認為我國要在2015年前建成1~3個各種氣化路線的示范工程,從中吸取經驗。
IGCC是將煤炭、石油焦、重渣油、生物質等含碳燃料進*化,將得到的合成氣與高效的聯合循環相結合的先進動力系統,它既滿足了日益嚴格的排放要求,又克服了天然氣供應不足及價格昂貴的弊端,且具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優勢,代表了潔凈煤發電技術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能源結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決定了我國更需要IGCC,而它能否被接受和認可取決于其造價的降低。
進一步減低造價、提高效率并控制CO2排放是IGCC未來發展的主題,而降低造價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開發高效低成本的關鍵技術、打破技術壟斷及加快自主技術的工程化。”上海電氣有關人士也表示,“我國在IGCC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發展IGCC應以建設示范電站為依托,走自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