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的日益增長,節能減排、電源結構的調整,電網安全、電力市場的發展,電力設施的新建和老設備的更新改造,新技術的應用,都將促使輸變電技術不斷發展變化。
那么,未來,輸變電設備的技術發展將往何處去?
是智能化?柔性輸電?還是高溫超導技術?……
不久前,繼發電設備行業座談未來發展趨勢后,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也在京組織召開了“輸變電設備未來發展戰略”專家座談會。
也因此,肖立業認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儲能技術和新的電網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等的智能電網,能大規模地容納新能源系統的接入并使電網中的各個環節實現優化的自適應互動。“可以說,智能電網與清潔能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智能電網也可以稱為‘未來電網’或‘下一代電網’”。
對此,上海電氣輸配電集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施祖銘持有基本相同的觀點。他表示,“未來能源的焦點在能效、可再生能源、儲能和‘即插即入’電動汽車,這些解決方案將依賴于智能電網。因此,智能電網是未來可支撐能源的基礎。”
“智能化已成為世界電網發展的一個新趨勢,鑒于發展智能電網對于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提升服務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國家已將其納入國家能源戰略,有的將其作為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工程師王鋼介紹說。
他認為,“將特高壓和智能電網作為今后一個時期電網發展的主要趨勢,無論從概念上,還是從實際上都是可行的,輸變電設備的未來發展戰略也應以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為基點來確定。”
事實上,“智能化”堪稱當日座談會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微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未來的技術要向以下方向發展:一是特高壓,二是智能化,三是節能、環保設備,四是系統集成技術,向集約化發展。
柔性輸電技術前景廣闊
基于未來大電源發展概念及新能源發展形成的電源格局,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東升認為,除了交、直流特高壓設備技術及智能化輸變電設備技術,今后輸變電設備技術發展方向還包括輕型直流或柔性輸電技術、低成本低損耗設備新技術。
所謂柔*流輸電系統,是基于應用電力電子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對交流輸電系統的阻抗、電壓、相位進行靈活和快速調節的輸電技術。
施祖銘介紹說,柔*流輸電系統技術在國外被稱為電力系統控制技術的“第二次由硅引發革命”的產物,堪稱現代電力系統中具有變革性影響的前沿性課題之一,“從超高壓輸電串聯補償、靜止無功補償一直到配電系統的電能質量控制技術和設備,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他認為,為提高我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