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統計數字的時候,總是對某些企業上報的數字打個問號,因為總覺得太離譜。
曾經有機會看到某省申報名牌產品的企業申報資料。那幾個企業都是平時很熟悉的企業,自然對它們的申報數字比較了解。例
如,一個職工總數300來人的工廠,其中技術人員數竟然多達120人;年銷售額只有5億來元,申報表上的數字卻寫成15億元。還有各
類全國性的評優、排名活動,公布的企業業績中,有些也是很烏龍,不知道那些評委們是否對上報資料認真審查過。
既然是電線電纜行業的企業,既然是表現電線電纜業績,就要真實地反映出企業電線電纜產品的實際產銷數字,而不是把企業
多元化產品和產業的業績全部說成是電線電纜的業績。集團公司的產品品種多。有的集團公司里,電線電纜產品的銷售額實際上少
于其他產品,而在電線電纜行業排名次時,卻把整個集團公司的業績全部說成是電線電纜的業績。因此,有些企業的統計數字并不
可信。
統計數字的作用,一是反映企業的業績,二是為國家和地方主管部門制定產業政策時作參考。如果企業提供的數字太烏龍,則
不利于企業和經濟的良性發展。
時下,社會上各種名目的評優、評先、排名活動熱火朝天地開展。國家一再聲明,對于民間組織非法開展的評優、評先、排名
結果,國家一律不承認。但是,國家不承認,不等于當地政府不承認,也不等于用戶不承認。企業的目的就是要地方政府和用戶承
認。只要地方政府和用戶承認,企業就有發展依靠,產品就會擴大銷路,至少在投標時能展示出業績證書。
虛假的統計數字釀成的虛假的榮譽證書,一是導致錯誤地判斷行業的業績,二是誤導產業政策的制定。
我們現在大聲疾呼電線電纜行業惡性膨脹。人們看到的只是全國電線電纜工廠數目的急劇增加,而沒有看到在這些電線電纜工
廠中,有多少工廠是能夠左右全行業發展的,有多少是只能"養家糊口"型的。據悉,在2007年申報交聯電纜中國名牌的61家企業的
交聯電纜生產線總條數,超過了全國電纜行業總條數的一半以上;所申報的交聯電纜銷售量,竟然超過了全國交聯電纜的總需求量
。那么,其他未申報企業的交聯電纜銷售到哪里去了?
凡此種種,統計數字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響當當的企業,應該有過得硬的、經得起考驗的業績數字。不正常的數字光環給企業
帶來的是榮耀還是困擾,只有企業自己才能正確解讀。
為了整個電纜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定位,可否讓電纜行業統計數字準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