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列車以世界矚目的發展速度展現著東方巨龍的活力。這輛列車動力之源也悄然發生一系列嬗變,“中國電力”作為關乎中國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其發展態勢引人關注。
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是數年前,持續性“電荒”席卷全國,因缺電而導致的停電事件屢有發生,2004年全國城市用戶由于缺電原因造成的停電時間高達9個多小時。電力供需形勢的緊張造成人民生活的極大不便,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掣肘之患。而時至今日,2007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下降到6分鐘,電力供需形勢基本平衡。
與此同時,中國電力企業開始走出國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以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中國電力企業,借助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開發與合作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平臺,積極開展與有關國家的合作。這一系列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深究其因,中國電力發展總體情況如何?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飛速發展,我國與東盟國家的能源以及電力產業的合作現況和發展前景怎樣?記者采訪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際合作部副主任、高級經濟師齊志強。
運籌帷幄推進中國速度
“十六大”五年以來,中國電力行業的建設步伐空前加快,四年來電力裝機實現了4億、5億、6億千瓦三次大的標志性跨越,到2006年底,全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已達6.24億千瓦,四年年均增長15。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已經連續十二年位列世界第二位。全國電力裝機今年底有望突破7億千瓦。
“這是中國的速度,也是世界的速度!”在采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時,他面帶微笑,言語間透露出對近幾年中國電力行業飛速發展取得的成就的驕傲和對未來前景的信心,他接著說:“5年的時間,增加電力裝機接近前52年的總和,電網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增加10萬多公里,相當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前45年的總和?!?BR>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雖然極端天氣氣候頻繁發生、用電負荷屢創新高、用電高速增長,但是全國電力供需緊張局面得到明顯緩解。2003年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特別是重工業快速發展,電力消費逐步復蘇,增長迅猛。2003年到2006年用電量年均增長高達14.71,其中2004年最大電力缺口達到4000萬千瓦。面對嚴峻的電力需求形勢,電力工業通過加快電源電網建設、優化生產等多種措施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大發展,供應能力顯著增強,以最短的時間扭轉了2003年以來全國范圍內煤電全面緊張的不利局面,今年高峰負荷最大電力缺口不到1000萬千瓦,供需實現基本平衡。
針對電力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電聯作為橋梁和紐帶,為促進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樣的成績呢?
據王永干秘書長介紹,中電聯作為全國電力行業的協會組織,始終堅持社團組織在政府、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近幾年,中電聯積極圍繞電力工業發展改革和行業企業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展開工作,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了大量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為反應企業合理訴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
在推動企業發展方面,中電聯積極推進2007年電煤購銷和運輸合同的順利簽訂,開展電煤價格指數編制和發布工作,加大電力燃料質量的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