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銅、鉛價格創4個月以來新高
3月19日,美元指數的暴跌為近期火爆的有色金屬市場又添了一把“干柴”,同日,倫敦金屬*(LME)銅、鉛*收盤價為3999美元/噸、1325美元/噸,創4個月以來的新高。
LME金屬六大品種中,銅、鉛與2008年12月24日*相比,漲幅分別為42%、56%。鋅、錫小幅上漲,鋁、鎳出現不同幅度的下跌。銅、鋅、鉛為三月份以來表現較好的金屬。(見圖1、2)
另外,有色金屬庫存同步出現下降跡象,LME銅、鋅庫存自2月下旬以來,呈下降趨勢,至3月16日庫存已經回落到2月初的水平。銅、鋅庫存比本輪最高點分別下降9.76%、5.70%。鉛日庫存小幅波動。
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有色金屬價格全線暴跌,LME銅、鉛、鋅*價格分別下跌了54.01%、60.82%、49.03%。目前,世界經濟還在衰退的泥潭中掙扎,因此,近期有色金屬價格否極泰來的走勢令投資者大跌眼鏡,誰是“蹦極”的幕后推手?
“中國需求”是反彈的主要動力
“銅價今年自底部已經反彈超過40%,其中最大的刺激因素是中國國儲局的收購。”平安證券研究員肖征表示,“當然刺激銅價反彈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包括指數基金調倉、中國廢銅緊張影響產量以及對中國電網投資拉動銅需求的預期,不過國儲局收銅絕對是銅價反彈最大的功臣。由于銅是中國所需大宗金屬中自給率最低的品種,每年我國都需從國際市場上買入大量的高價銅。而二月份以來,伴隨著LME銅、鋅注銷倉單的增加,LME銅、鋅庫存開始減少,由于庫存減少主要集中在韓國、新加坡和*這幾個亞洲倉庫,一般來說,這幾個倉庫庫存減少,是運往中國。”
一則消息也證實了肖征的判斷,近日據有關媒體報道,中國國儲局計劃進口30萬噸精煉陰極銅,補充國家戰略儲備,其中大部分已簽署進口合同。據從事銅進口貿易的人士稱,按照收儲計劃,國儲局已簽署22~24萬噸精煉銅的采購合同。
另外,海關數據表明近期中國的大量進口推動了鉛、鋅國際*價格的上漲。我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鋅消費國,其消費占全球消費比接近32%,消費增速也保持在年均10%左右的水平,成為全球需求增長最主要的市場,中國海關公布的1月份鋅進口量為12498噸,同比飆升306%,較去年12月環比大增278%。而精煉鉛進口量較出口量高3000噸,持續過去幾個月的增長趨勢。
反彈而不是反轉
“我判斷這波銅、鋅價格上漲只是短期的反彈而并不是轉勢。”肖征表示,銅、鋅庫存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繼續慣性減少,但是價格回調可能即將來臨,“畢竟目前除中國以外地區的銅需求仍然相當低迷,在需求沒有完全恢復前,國儲局完全可以控制購買的速度和數量而不至于促成銅價的單邊上漲。從銅注銷倉單開始減少也讓我猜測近期國儲局的購買力度開始減小,銅的注銷倉單在3月4日達到近期高點64400噸以后連續減少,目前為23475噸,注銷倉單庫存比由12.24%下降至4.74%。注銷倉單大幅減少的局面,讓我繼續維持LME銅的減庫和漲勢將告一段落的觀點。”
中信建投分析師張芳本周在《銅市回暖,復蘇還需時日》的報告中分析,最近兩周,銅價出現了強勁的反彈,除了庫存改善的影響外,還得益于市場對“中國需求”重燃的預期。但她認為就此判斷銅市復蘇還言之尚早。一方面,市場所期盼的“中國需求”目前并不足以支撐銅市的反轉。在銅的下游消費需求中占前三位的產業是電力電子設備、家電和建筑,需求占比分別為49%、14%和8%,共計占比70%以上。目前的情況是,家電和建筑業景氣下滑,電線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