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起死回生的關鍵,使我們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轉換為業內頗具競爭力的知名企業。
湖南華菱線纜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線電纜的企業,神州七號宇航員出艙太空行走時,臍帶電纜就是由我們生產的。公司的前身是具有50多年歷史的湘潭電纜廠,由于國有企業的效率低下,2000年電纜廠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于是,同年五家企業對電纜廠進行了注資改制。
我們在改制后,開始思考如何進行市場化的運作。由于整個電線電纜行業是市場化進程最快的商業領域,在統購統銷體系逐步開放之前,多種所有制的資本結構就已經形成,所以完全按照市場要求和按客戶訂單生產的組織方式是主流的經營模式。這就意味著,如果企業不能靈敏地根據原材料價格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產,就必然是*一條。
應該生產什么產品?哪些是目標客戶?如何削減庫存并減少資金周轉的壓力?怎么壓縮產品提高競爭力?如何在原材料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建立對合同盈利能力的分析?這些都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反復構思,我們決定建立信息化的工作平臺,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的信息分享,為管理決策提供支持,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這個平臺成為我們日后順利實現企業架構調整,產品創新打下了基礎。
通過這些年的穩步發展,我們體驗到新的架構給我們帶來的改變,我們可以時時掌握市場動態,提供科學決策,更加科學的經營企業。現在,我們越來越堅定地認為,創新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的惟一選擇,而一個能夠隨需而變的IT基礎架構更是根本的根本。
在2009年,面臨因為經濟危機而受到影響的客戶需求減少,我們決定調整供銷模式,提出主動賒銷的創新模式。這也有賴于IT架構,建立客戶的信用管理機制,提高產品的銷售量。